一、胜祥商学院简介
胜祥商学院所设专业为我校办校初期由交大管理学院罗叔儒、黄国祥教授、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董文俊教授、北京大学陈颖源教授、复旦大学胡庆康教授创立和主持。1992年开设了二年制国际商务专业,1993年开设了二年制国际金融专业,1995年起改为三年制专科,1996年开设了保险专业(该专业于2004年停止招生),2000年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学院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会计系、市场营销系和法学系,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和法学等七个专业。
2002年3月6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上海杉达学院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四个专业也成为上海市首批民办大学的本科专业。2005年和2006年又分别开设了法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
2002年2月我院经市教委批准,与美国瑞德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美合作班。2008年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成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胜祥商学院拥有一支梯队比较完整、结构基本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1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4名,教授5名、副教授9名、讲师24名、助教3名,现有专职行政人员和辅导员26名。
胜祥商学院实践教学中心最初作为上海市民办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筹建,后又作为政府扶持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总投资2240万元,形成了拥有总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实践教学基地,商学院所属各专业均有自己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可进行不同类型、不同教学方式的实践课程教学。商学院实践教学中心拥有现代商务流程管理实训室、四个商务综合实验(机房)和八个不同功能的实验室,可以进行跨专业综合实训。综合实验室购置了各专业实践教学用的专业软件,可进行金融模拟实践教学、会计模拟实践教学、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外贸实务实践教学、营销模拟等实践教学。八个不同功能的实验室分别为内部流程实验室、外部流程实验室、互动实验室、模拟法庭、经济信息服务中心、多功能图书资料室、货币展览室和国际商务沟通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商务主题的演示、交流、谈判、磋商等沟通能力的训练,同时为第二课堂和专业技能竞赛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工具,为实践教学及培养应用型商务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近年来,胜祥商学院注重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坚持开展双语教学和实践教学,严格执行听课制度,并聘请校外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活动,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学生管理方面,商学院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严格院风、学风建设,本院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强,英语、计算机能力过硬的特点,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为上海和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管理学院简介
管理学院成立于2003年4月,现设有工程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本科专业。在校学生2000多人。
学院秉承“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的办学宗旨,坚持立足浦东、面向全国、服务上海的办学方针,加强实践教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靠保障。管理学院设有“旅游虚拟实验室”,食品化学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食品检验实验室、接种室、经济管理创新中心实验室、人力资源测评实验室、工程管理沙盘推演实验室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曾多次获得全国和上海市各类比赛的奖项(如全国高校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综合全能三等奖等、“2010年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市级一类食品检验工”团体银奖和个人三等奖等)。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首次适岗能力的培养,积极拓展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构建校企合作的、开放式互动教学平台。酒店与旅游管理系与60多家高星级酒店、国际旅行社、会展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与本市4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和检验机构签订了学生专业实习长期合作协议;行政管理系与浦东新区、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与闸北区民政局、市儿童福利院、市社会福利院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工程管理系依托浦东房地产行业协会、与陆家嘴物业管理公司等建立了深度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简介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正式成立于2015年9月,其前身是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目前学院下设酒店管理系和旅游管理系,拥有在校学生1000余人。学院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
实践教育是旅游管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提升了专业兴趣,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学院始终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努力拓展实习基地,不断改革实习模式,为更好地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创建良好条件。
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一直坚持“三明治”式的实习模式,从专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两方面丰富了实践内容。专业认知实习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升对未来工作的认知为主,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弥补学生校园学习的不足和欠缺。毕业实习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畅通就业渠道为主。这种“三明治”式的实习模式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本科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本学院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一方面,学院与包括波特曼、威斯汀、东湖宾馆、东郊宾馆、古象酒店、喜来登酒店等众多五星级酒店以及迪斯尼、中国春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携程等在内众多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通过输送大量学生实习展开深度合作。尤其是与美国迪斯尼集团还签署了海外实习项目,提供学生海外学习、实习的机会。
另一方面,学院每年都会邀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开设讲座,他们不仅为学生带来了最新的行业资讯和职场知识,弥补了教师上课的不足,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奋斗经历激励着大批学生奋勇前行。
四、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11年9月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合并组建而成。计算机专业是我校建校时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并从2002年开始本科教育,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始建于2003年,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于2015年。
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3个本科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工程)、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系统)。
学院在校生人数为1622名。2017年招生本科生475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7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10名,讲师或工程师16名,助教3名,专职行政人员、实验员和辅导员11名)。兼职教授/副教授10名,外聘专任教师1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6名)。与企业合作共建联合授课师资团队5个(包括:华钦、中科曙光、华为、淘瑞和中软国际)。
学院坚持将人才培养定位与服务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思想,聚焦行业前沿,探索并实践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民办本科院校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服务社会的培养目标、市场急需的专业方向、适时更新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较好评价,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学院各专业每年毕业生签约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行业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所有专业期初签约平均薪酬均列全校前10位,计算机类专业保持全校前3位。
学院坚持市场为导向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1.“嵌入式”合作培养:与知名企业合作对接,成立行业学院,探索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下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将行业所需要的课程嵌入到教学计划中,企业直接参与教学与毕业设计指导。学院通过与上海华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杉达-华钦学院”联合培养金融IT人才;加入教育部规建中心“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并与中科曙光合作成立“大数据学院”合作培养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加入“华为ICT学院”,与华为全球培训中心合作开展ICT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2.“培训-实习-就业”一条龙:学院与亚信集团、普华永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文思海辉、交通银行、埃森哲、上海商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将企业岗前培训项目前置与专业选修课相对接;与Infosys(中国)公司合作,先后选送100余名学生赴印度迈索尔全球培训中心进行为期近三个月的培训。完成培训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并就业。
3.“双证融通”:学院与ISTQB(国际软件测试认证委员会)、HCNA/NP/IE(华为ICT学院)、CCNA/NP/IE(思科网络学院理事会)、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合作,依据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标准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专业资格认证考核平台,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实训”:与上海特斯尔大宇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将“双十一”真实案例引入到教学、项目实训中,培训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企业提供后备干部。
学院近年来专业建设得到行业认可,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主要成绩有:
学院注重综合实践教学,已建成大数据应用、移动开发、嵌入式开发、ERP沙盘等21个实验室,提供ITO软件服务外包、模拟银行系统开发、跨境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应用实践等6个综合实训平台,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运营实践,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目前正在建设ICT技术实践教学中心、大数据应用创新基地、金融科技创新人才训练基地、互联网+商务教学实践中心、OBE工程认证实践教育中心,并筹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爱荷华大学、芬兰中央应用技术大学、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互派留学生、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教师互访等项目合作;与IBM、TCS、Infosys等跨国企业共建产学合作基地和联合实验室。
学院近年来相关重要事项有:
五、外语学院简介
外语学院成立于2003年4月,现设有英语系、日语系、西班牙语系、朝鲜语系、俄语系、翻译专业(日语、阿拉伯语方向)和大学英语教学部及嘉善校区外语基础部,同时设有日本文化研究所、村上春树研究所,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外语1994年开设外贸英语专科专业,1997年开设外贸日语专科专业。2003年英语、日语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5年6月我院本科英语获准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06年6月我院本科日语获准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10年,教育部批准在杉达开设西班牙语专业。2015年教育部批准在杉达开设翻译专业。2017年,教育部批准在杉达开设朝鲜语专业, 2018年俄语专业由教育部批准开设,体现了外语学院“以英语为支撑、双语为目标、小语种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外语学院师资力量较强,80%的教师有留学或工作国外的经历,另有一支稳定的外籍教师队伍。学院坚持“从严治学,从实育人,从质施教”,抓好外语基础教学,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拓宽专业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各类教学、科研、国际交流和服务社会的活动,始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为办学特色,历年学生专业英语、日语八级累计通过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由大学英语教学部及嘉善校区外语基础部负责教学工作的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六、传媒学院简介
学院成立于2014年,系由原“新闻与传播”专业(2000年设立)扩建而成。目前,学院包含两个系(新闻系和网络与新媒体系),并下设新闻学、传媒经营、网络与新媒体等3个专业。
学院以培养新闻传媒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综合素养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本位,形成了与现代新闻传媒产业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学院建有以新闻传播、网络与新媒体为核心的两大实验中心。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包括广播电视演播厅与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网络与新媒体实验中心包括全媒体实验室、测评系统实验室、网络实训平台和网络舆情监控实验室。同时,学院还拥有摄录一体化的大礼堂,满足了学生制、播大型节目的需要。此外,学院设有新闻评论工作室、影视创作工作室、全媒体文案创意工作室。近年来,学院增加了微视频、多媒体编导、舆情监控、H5设计、新媒体运营等适应数据媒体人才需要的新课程。
学院坚持开门办学、产学合作的教学模式,先后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浦东时报、浦东新区广播电视台、新闻晨报、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市数字内容产业促进中心等媒体单位开展教学合作。学院致力于产教研一体化建设,2017年与上海教育电视台合作,创办杉达校园电视台;2018年与东方卫视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并与上海报业集团达成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目前,专职教师19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11名,其中,博士3名、在读博士2名。
截止2018上半年,学院共有在校生963人。十几年来,学院毕业生去向涵盖新闻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告、新媒体,文化传播、出版等文化传媒行业领域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企划、文秘、等各类岗位,是上海文化传媒行业最欢迎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之一。
七、时尚学院简介
时尚学院是上海杉达学院与东方国际集团校企合作办学的二级学院,学院列入国家普通高校计划内招生。学院崇尚“尚品、尚新、尚能、尚行”精神,坚持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形成了“开放包容、国际前沿、市场引导、他方定位、应用为本、实战优先”的专业特色。学院借助合作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引进行业兼职教授,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学院开设专业(方向)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含专升本人物形象设计方向)、时尚传播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时尚营销方向)
学院一年级学生全部在嘉善光彪学院就读,2-4年级回上海就读,其中时尚传播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时尚营销方向)学生就读于上海杉达学院金海本部校区,服装与服饰设计(含专升本人物形象设计方向)学生就读于上海市长寿路652号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多数为具有丰富行业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80%以上为海外学成回国人员。学院实训实验条件优越,拥有先进的时尚电子图书馆、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法国力克时尚智能制造中国研究中心、缝纫实验室、打版专用教室、形象设计室、摄影室、大师工作室、作品陈列展示厅等。
八、艺术与设计学院简介
一、学院基本情况
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专业开办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6年成立艺术设计系,设环境艺术设计和广告艺术设计(后为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至今已有22年以上的办学历史。2002年6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艺术设计的两个专业成为上海市第一所民办大学最早的本科专业和上海市高校先期的一批本科专业之一;2006年获准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2008年新开设产品造型设计方向;2009年又增设数字媒体设计方向;2012年根据教育部高校本科专业调整要求,规范了专业设置,正式确立一级学科设计学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三个二级学科(专业)的框架;2016年将原“数字媒体设计方向”划归在产品设计专业,为:数字设计方向。
1.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以教授、名师为学科带头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职员34名(其中专任专业教师25名,专职教辅人员9名),教授1名,副教授7名(含高工),上海市教学名师1名,专任专业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兼职教师12名,特聘、兼职教授13名(行业兼职教授8名、客座教授1名、上海名校特聘兼职教授5名);海外特聘教授3名(美国2名、荷兰1名),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办学规格
设计学各专业均为本科四年制,毕业学分为160—165学分,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学科各专业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根据高质量、高标准、严格实行少而精的原则,2016年开始,年计划招生180名、专升本人数2~3个班,在校生800名左右。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学术交流活动和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院10%以上的历届学生被培养发展为中共党员;每届多名毕业生被授予上海市和学校本科优秀毕业生称号。毕业生以政治素养高、职业意识好、理论基础扎实、设计表现技能熟练、创作能力强著称,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历届就业率达98%以上。
3.教学设施
除学校统一的通识教学普通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外,学院专业教室和实验室按照学校的结构布局分两部分:
(1)艺术与设计基础教学设施:全校各学科专业大一年级全部集中在学校基础部(嘉善校区)接受通识教学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训练。设有:素描/色彩画室、设计构成教学工作室、设计制图教学工作室等。
(2)艺术与设计教学实验中心(一期) 建有上海市政府扶持专项基金项目:“艺术与设计教学实验中心建设(一期),包括:3D MAX艺术设计机房、环境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产品设计工作室、数字媒体设计工作室、艺术设计综合工作室、新媒体-苹果机房、数码摄影工作室、数字印刷工作室、多媒体综合工作室、环艺与产品模型工作室、陶瓷艺术工作室及10号楼7楼“名师艺术创作室”等,展现了设计教学实践现代化规模。
(3)艺术与设计教学实验中心(二期)2017年建成并投入教学实践使用的“2015上海市高等教育民办示范校建设专项基金”项目:艺术与设计教学实验中心(二期),包括:数字摄影工作室(升级),二维、三维计算机机房(升级)、环境与产品虚拟现实3D体验中心、环境设计照明与空间实验室、环境设计材料与构造实验室、艺术与设计综合展示长廊及各专业专用教室、大师工作室等。
二、学科建设
1.学科专业
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有设计学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4个: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3个专业和1个产品数字设计专业方向,均为四年制本科、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2016年12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通过上海市本科专业合格评估,是上海杉达学院首批5个通过合格评估中的2个;产品设计专业2018年有了首届本科毕业生,将迎接合格评估。“设计学”2017年评审通过为杉达学院重点学科。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民族传承与创新精神、国际视野,设计理论基础扎实、艺术实践能力较强、有较好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本学科各专业培养的学生:立足浦东、面向上海、辐射长三角、遍及全国、走向世界。
3.学科特色
设计学科努力“构建与实施应用型全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拓展国际视野助力卓越设计人才培养”的途径,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采用小班化、竞赛项目制、讨论式和双师型创新教学,激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发掘知识、自主获取知识,甚至整合已知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然后拓展新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创新能力引领下,学生一度欠缺的创业能力、社会前沿设计需求能力、就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提升。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艺术与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宗旨,培养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的设计人才;实施“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项目式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设计表现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积极实施学历、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多证”并举;大力推行旨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第二课堂”、“走出去,请进来”、“大师班”、“国际工作营”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办学特色。
三、教研科研
学院拥有上海市精品课3门:《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主持人:席跃良)、《景观设计》(主持人:王烨)、《包装设计》(主持人:万轩);上海市重点课程5门:《包装设计》(主持人:万轩)、《景观设计》(主持人:王烨)、《室内设计》(主持人:樊灵燕)、《模型设计与制作》(主持人:席跃良)、《效果图表现技法》(主持人:邱林);上海市教学名师1人(席跃良);上海市“名师艺术创作室”1个;建成上海市政府扶持基金项目2项“艺术设计实验中心(一期)”、上海市高等教育民办示范校建设专项基金项目:艺术设计实验中心(二期)建设项目。完成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构建“融合-交叉-开放”的应用型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1项。
学院近年来获得:艺术系被授予2014上海市市巾帼文明岗、2014上海市教育先锋号、2014上海市五四奖章集体;2011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王烨)、2012年上海市育才奖1项(王烨)、2012年度上海杉达学院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本院教师共完成市优青、骨干培养等项目25项、市科研创新项目2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主编教材30余种,在国家核心刊物与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发表教研科研论文50多篇,正式出版学生优秀作品集4部,名师作品集1部,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教师艺术作品专题4期、教学团队作品1期;出版教师艺术作品一批。
近年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设计与艺术作品在国内外学科设计大赛获奖180余项。如:2016年米兰设计周中国高等院校师生优秀作品展获最高奖(米兰学院奖)2项;2018年第三届上海市汇创青春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4项的上佳成绩;全国大学生“学院奖”、全国大学生设计大师奖多项;2017、2018、上海市微公益广告创意大赛、2017上海市大学生艺术设计展演;“新人杯”全国大学生室内设计竞赛、中国环境艺术“青年设计师”作品双年展、中国名家具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大学生设计大赛、“进念设计”杯、上海大学生家居设计大赛、上海市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欧坊杯”—上海市大学生室内设计大赛、全国民办学校美术作品大赛、时报金犊奖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上获:特等奖、一二三等奖等;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等20余项;学生课程优秀作品发表于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教育》杂志、一批学生毕业设计被社会采用、项目中标多项。
四、校企合作
学院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之路,与上海多家著名企业、产业领域有密切联系建立了实践基地或合作办学关系。
聘请百强企业和具有甲级资质的设计企业8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校聘),并与我院专任教师组成“双师型团队”。兼职教授个个都是行家里手,长期参与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等教学环节,包括制定教学进度、更新教学内容、设置项目专题、现场案例教学、讲座辅导、作品评价与答辩等。
“上海联腾环保公司的文具包装创意真题设计”、“上海衡元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衡元杯’植物纤维干燥剂包装设计比赛”进课堂;以“世界环境日”为主题,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专业与上海黎明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联手,植入艺术设计理念,变废为宝创作了一批作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与创新能力。又如:多位教师参与一建公司的实际项目,加入企业设计团队,反哺课堂教学;环境和产品的多名教师利用暑假带领学生承接的科普展厅室内设计和办公楼标识导向设计等等。
2014年以来,学院已签约的产学研实践基地20余个:上海刘维亚大师原创工作室、上海奕尚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景地景园林规划设计公司、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只眼创意工作室、尚器设计创意公司、魏玛文化传播公司、通冠市政设施科技公司等;建立长期合作培养、就业关系的还有如:上海宜希加文化传播公司、蒲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上海星杰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佩尔西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触动传媒有限公司、上海PCDI湃登国际设计集团、上海互东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汉室室内设计有限公司、东华大学设计研究院、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世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主题乐园有限公司等。
五、国际合作
学院近年来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艺术-传媒与交流学院、荷兰中欧文化交流促进会、韩国建国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等国外多所著名专业院校机构有密切合作。
■ 为推进国际教学、学术交流,拓展合作办学新途径,我院院长席跃良教授于2013年4月,与学校代表团至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艺术与传媒学院、加拿大皇家学院,洽谈了多项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取得成效。
■ 2013年9月17日,美国加州州大(北岭)校长戴安F·哈里森博士等一行来校访问、交流,观摩我院学生“第二课堂设计艺术作品展览”,极为赞赏。
■ 2014年3月,由美方发起主办“上海杉达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艺术-传媒与交流学院《三校教师艺术-设计作品联展》”,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展览中心展出(各校25件),充分展现了三校教师高水平的教学示范性成果。
■ 2014年3月,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副校长麦克·福里克一行来校访问,我院院长陪同参观了学生的设计作品展,并向麦克·福里克副校长赠送了学生作品集。
■ 2014年6月15日,我院在沪主办“中美学生设计艺术作品展”开幕式暨《中美学生设计作品集》首发仪式,展示、汇集了我院和美国加州州大(北岭)艺术-传媒与交流学院学生的150余件优秀作品的创作成果。美方艺术系主任爱德华(Edward)和麦格迪(Magdy)二位教授专程来沪参加开幕式暨“当代国内外设计艺术教育发展走向的思考”设计教育论坛。6月16日,2名教授还深入我院设计教室、席跃良教授的“名师艺术创作室”进行交流切磋。
■ 2014年12月3日,荷兰中欧文化交流促进基金会主席、著名设计师罗纳德(Ronald)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设计的一次伟大变革》的精彩讲座;参观了艺术与设计教学实验中心,深入课堂,听取了多门专业课。
■ 2015年4月9日,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创意设计营”开营。工作营由荷兰中欧文化交流促进基金会主席、著名设计师罗纳德(Ronald)教授主讲。“国际创意设计营”致力于以先进的国际设计创意理念和具有原创性、本土精神的设计项目式教学、实验与训练方式进行。首次举办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主,围绕学校整体形象设计,集中大三20名优秀学生(1个班、20余天、56学时)进行了定期集训,取得前瞻性成果。
■ 2016年4月,上海杉达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与我校组团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在洛杉矶CSUN展览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中美学生设计艺术作品展”开幕式暨《中美学生设计作品集二》首发仪式,充分展现了两校学生高水平的艺术与设计新成果。
■ 2017年5月24日,上海杉达学院“第二届国际创意设计营”开营。主讲教授:Adjunct Professor Jung Hong(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第二届国际创意设计营”致力于以先进的国际设计创意理念和具有原创性、本土精神的设计项目式的教学、实验与训练的方式,推动设计专业教育国际化、应用型、高水平发展。项目选题:《以上海文化为导向的品牌设计》;授课对象:艺术与设计学院大三学生20名(分别来自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三个专业);课时安排:48学时(2017年5月24日-6月16日),取得圆满成功。
■ 2018年3月16日,上海杉达学院、美国加州州大(北岭)分校、四川国际标榜职业技术学院在成都锦红艺术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美学生设计艺术作品展”展出了中美三所高校的学生优秀作品170余件,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服饰设计和综合美术等多个门类,并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美学生设计作品集-(三)》。展出期间,还举办了艺术教育论坛,中美三所高校的教授就艺术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围绕专业发展方向与前景、课程体系的设计、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和商讨。
六、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727号上海杉达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10号楼7楼)
联系电话:
院长:席跃良(教授,学校艺术学科带头人),电话:20262804 ,分机-10701,手机:15921029354。
副院长:王 烨(副教授,环境设计系主任),电话:分机-10711,手机:13564708529。
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万轩(副教授),电话:分机-10713,手机-15901835900。
产品设计系副主任:徐文娟(讲师、博士),分机-10707,手机-13681689010。
产品设计-数字设计方向负责人:邱林(讲师),电话:分机-10717, 手机-15901972378。
九、国际医学技术学院简介
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10年,下设护理系、康复治疗系、卫生教育系和基础医学部,建有实验实训中心和老龄健康研究中心。目前,全院教职工总数37名。现有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卫生教育学三个本科专业,分别于2011年、2013年、2014年开始招生,设4年制本科、2年制专升本两个办学层次;截至2017年5月,共有在校学生1028名,毕业学生227名。
国际医学技术学院的创办旨在满足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本着“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原则,学院瞄准国际前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策略,稳步推进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了“夯实基础理论、强化实践才能;培育发展潜力、凸显人文素养”专业建设特色。护理学、卫生教育学、康复治疗学三个专业先后入选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专业。护理系是上海市民办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分中心,卫生教育系是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研训基地,承担对全市民办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和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的任务。
通过扎实高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建起了一支优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了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背景结构合理互补的教师梯队。目前有专职专任教师30名,其中高级职称占50%,硕士以上学历占83.3%(博士30%),10人次在全国及上海市专业学术组织任职;有外籍客座教授2名、海外名师2名,并设有“卫生教育名师工作室”。另外,学院聘有50余名行业专家组成的高水平骨干兼职教师队伍。
为了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学院先后投资4200多万进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已建成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两个校区实验实训室面积近8000m2,固定资产总价值3400余万元。同时国际医学技术学院积极扩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有仁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4所紧密型合作的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有30家医疗机构、28所中小学校组成的实践教学基地。
国际医学技术学院坚持教育国际化的理念,注重国际及港台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孟斐斯大学、克雷顿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法国宜世精神运动与康复学院、台湾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师生交流、学术合作、课程引进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建设性工作,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应用型、国际化”的理念引导下,国际医学技术学院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犹如一只奋飞的雏鹰,在杉达大舞台上积极拼搏、展翅飞翔!
十、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国际教育学院建立于2015年9月,是以“应用型”的本科生培养为主要任务,以“国际化”的留学生教育为鲜明特色,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为努力方向的独立的二级学院。学院设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前教育方向)专业和国际汉语教学部以及教育教法工作室等部门。目前与美国日本和泰国印尼等国的高校有合作关系,与国内的一些国际汉语教育培训机构也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院教师中高级职称占大多数,很多教师具有海外教学经历,8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十一、机械电子工程系简介
本系成立于2017年3月,它主要承担学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
先进制造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造船行业、汽车制造行业、航空机务行业、一般机械产品行业、装备制造行业、电子与电气设备行业以及智能制造行业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通过对该地区相关行业的调研可知,本专业是人才需求十分旺盛的专业。上海杉达学院根据社会对“先进制造技术”人才的需求,增设了机械电子工程系,相继设立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航空机务方向)。
顺应上海及周边省市对先进制造人才的需求,以及我校为应用型大学的定位,确定本专业定位于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按行业需求和职业导向办学。本系已配备了新老结合的高专业素质师资队伍,能满足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并能开展先进制造学科的科学研究。新建了功能齐全的实验教学中心,包括六个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三维造型与创新设计实验室,电工与电子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室,智能制造与控制实验室。其设备兼顾了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两方面的需要,既能解决本专业主要机电课程的全部实验需求,也为教师和学生开展先进制造技术(特别是机器人应用技术)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实验和实践条件。
十二、沪东工学院简介
沪东工学院是由上海杉达学院与国有特大型企业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于2006年创建的二级学院,2007年开始招生。学院创建初期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工程技术三个工科专业,2009年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2016年新增智能控制技术和集装箱运输管理2个专业。学院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流管理和集装箱运输管理6个专业。
2015年、2016年学院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先后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和船舶工程技术2个中高职教育贯通试点专业。2017年学院又与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合作开设了物流管理中高职教育贯通试点专业。
沪东工学院拥有一支配置齐全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9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共18名,正高级职称3名、副高级职称15名、讲师15名、助教6名,另有外教4名。
沪东工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双方的教学资源及软硬件支撑,在实践教学方面,建有设施一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实训基地。基地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拥有面积达19000多平方米的各类先进实验和实训室,包括力学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自控技术实验室、制图室、金工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电气实训中心、计算机仿真实训室、机械制造实训室、智能控制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船舶电气实训室、船舶装焊实训中心、船舶钳工实训室、船舶管系实训室、物流软件模拟操作实训室等。同时,根据教学实习的需要,集团公司下属的现代化加工制造车间、设施齐全的理化测试中心、科技含量极高的大型船舶等均可向学生开放。
沪东工学院全面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即“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与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相对接,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整合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建设坚持从“职业本位”出发,坚持按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设定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把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通过三年在校学习,使学生在考核合格取得大专***的同时,在技能方面能达到中、高级工水平并获得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双证融通”。
10年来,沪东工学院在现代职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为我国的现代制造业和物流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联系电话:021-5035060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路545号
邮编:200136
公交:81、85、130、313、573、602、610、618、626、639、778、794、797、799(原沪华线)、962、971、981、991(原川虹线)、993(原陆川线)、996(申高线)、申陆线、新川线、上川线、沪合线、施崂线、钦东线、大桥四线;乘轨道交通6号线在“金桥路站”下车,再沿金桥路向北步行约800米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