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
Q1交通运输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交通运输系统就是由平时大家外出或物流运输所需要用到的各种交通方式所组成,比如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专业就是学习(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交通运输方式来服务地区之间或城市内部的客货流动,让大家感到出行更方便,物流更顺畅,从而使我们的交通运输系统既能支撑经济发展、满足各式各样的客货需求,又能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及居住环境。 目前,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学习(研究)主要定位于发展最迅速、需求量最大、与城市化进程最密切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两种运输方式。
Q2交通运输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培养以工学为基础,经济、管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研究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课程设置涉及数学、经济学、管理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等多个学科。核心课程如下: 运筹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设备、运输组织学、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交通运输枢纽与港站、旅客运输等。
Q3学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需要什么特质? 交通运输专业学习的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知识体系,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这种“复合型”不仅针对知识结构,也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外,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十分重要,要求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作风踏实。在教学中,我们注重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新兴教学手段的采用,设置了一系列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每年还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学科竞赛及校外调研调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们手脑并用,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Q4交通运输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要学好任何一个专业都不是轻松的事,同学们在交通运输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四类问题:其一,交通运输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涉及知识面广,学习任务重,我校专业定位重点学习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交通运输方面的相关专业课程,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致力于其他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学习。其二,专业着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要重视高等数学、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三是交通运输行业虽是传统行业,但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及对行业可能形成的影响。四是交通运输作为服务行业,有大量书本以外的知识需要积累,因此学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Q5社会上是否存在对交通运输专业的理解误区? 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是跑运输的、修路修车的,研究的学问不够高大上。这其实是个误解,交通运输就像人体的血管系统,维持着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的内涵也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可以说是一个既历史悠久又日新月异的行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地铁、轻轨、有轨电车、BRT、互联网用车等多种新兴交通运输方式蓬勃兴起,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大型物流运转中心等交通运输站场综合化复杂化,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引入,都在深刻的改变着这个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是一个十分值得同学们终生为之奋斗的行业。
Q6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就业前景如何? 交通运输就业市场需求较旺,我校交通运输专业长期保持了90%以上的就业率,同学们毕业后一般可从六个方向取得职业发展: 一是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从事运营管理、经营服务以及设备维护、检修、管控等工作; 二是到客运与公交企业从事客运组织与车辆调度、企业运营与管理、旅客运输与服务、枢纽站场运营与管理、车辆与设备服务等工作; 三是到运输与物流公司从事物流运输组织与调度、物流运输企业运营与管理、物流运输方案设计与实施等工作; 四是到各类企业的运输部门从事交通运输相关岗位的工作; 五是到有关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地方与民营规划设计院所、咨询公司从事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咨询服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项目评审与决策等工作; 六是进一步深造,进入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攻读博硕士。
Q7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运输特色。在对交通运输体系进行全面系统授课的同时注重讲授复杂多变、发展迅速、技术前沿的交通运输系统,特别是离客货需求端最近、与智慧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以及道路交通两种运输方式。 2.注重基础学科知识的训练。将数学、物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学、统计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知识广泛纳入基础与学科基础课程范畴,达到“厚基础”的目的,保持学生知识体系的可拓展性和灵活性。 3.及时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更新迭代。紧跟科技发展前沿,系统讲授对行业发展影响巨大的新技术新知识,主要课程涉及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物联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数据库与编程技术、交通运输系统仿真及软件应用等。 4.强调实践能力和“双创”思维。加大实验课程比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拓展对外实习基地,通过在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类科研课题和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5.关注视野拓展和系统分析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分析能力,拓展专业视野,使其能够利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将专业问题放到广泛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环境以及文化背景下进行思考,能够与团队成员、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实现跨国界和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6.充分体现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培养方案“以工为主,工管并重”;培养过程中,以掌握本专业核心知识技术为主,兼顾运营、管理和决策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并融合进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根据科技发展和国内外环境变化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相应调整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