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此次高考改革变化重大,考试科目、形式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小编整理了2020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供参考。
按照国家改革规划,新高考采取必考科目加选考科目的3+3模式,同时高校的不同专业也有权对考生选考科目提出要求,这样一来过去以学校为单位报考和录取的模式就无法继续。
首推“院校专业组”
在上海公布的方案中,首次推出“院校专业组”作为新的录取单元,一所高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需求,自主决定把招生专业打包成若干个专业组,但在同一专业组内,对考生选考的科目要求必须一致。
以同济大学为例,今年所有专业归类为三个院校专业组进行招生,第一组是要求考生选考物理,第二组是要求选考物理或者化学,第三组则不设选考科目限制。
在上海版方案中,每个本科录取批次,考生都可以填报若干个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最多的是普通本科批次,可以填报24个,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又可以填报4个具体专业。
而在浙江版方案中,报考和录取单元更加细化,不再有报哪个学校的说法,而是直接改为按专业填报志愿。以招生覆盖面最大的普通本科批次为例,考生可以报考80个专业平行志愿,按成绩分时分段选报。有高校招办的老师形容说,过去的报考和录取是吃桌饭,你可以选桌,但菜单是固定的,上海版方案改为更丰富的套餐可供选择,而浙江直接变成自助餐。
“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10月19日,就社会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问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做出如上表示。
取消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正在由试点省市走向全国。专家认为,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的目标不难实现,但关键还要看考生和家长的获得感。
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拉开了最新一次高考改革大幕。
按照高考改革方案的设计,以后高校录取学生,需要依据三部分内容: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综合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两依据、一参考’。”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表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目的是破解“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高校科学选才。
根据《意见》,上海市、浙江省作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首批试点省市。2017年6月,浙江、上海举行了高考改革以来的首次“新高考”。
“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经评估已取得成功,尽管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10月19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评价道。
陈宝生同时透露,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从程序上说实现这个目标没有问题,具体改到什么程度,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最终要看考生、家长各方面能否有获得感,这是最关键的。”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指出。
储朝晖同时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目前全国31个省市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已全部出台。今年秋季,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也已经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储朝晖认为,高考改革正在往前走,大方向是对的,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早在2014年改革方案出台之际,储朝晖就曾担忧新高考程序略显繁琐,或将加重学生、学校的负担。
“考试科目的变化,如果还是在总分录取的模式下,会导致科目减少了,学生压力未必减少。另外有学业水平测试之后,从高一年级进去后,每一个学科的成绩都会计入总分,这就意味着进入高一就等于进入高考,会让高中阶段的学生难以承受。”储朝晖建议,新高考改革还需从改变计划招生、总分录取、单一评价标准等关键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
小编推荐:2018年高考改革新政策解读
每年涉及全国几百万名考生的高考,进行全面“更新升级”绝非易事。之所以先从部分地区开始试点,也正是需要从探索中总结经验,及早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政策。
日前,有分析表明,新高考改革下,学生自主选科产生了“理科萎缩”的现象,重要标志就是今年理科选考科目的学生比例,相比文理分科时代有明显下滑。据统计,浙江在文理分科时代,选择理科的学生占比约为65%。而在浙江2017届高考学生中,选择任意一个理科选考科目的学生比例都比以往文理分科时有明显下降,以物理为例,浙江全省29.13万名考生中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而在上海这一占比也只有总人数的30%,远低于改革方案出台时的预期。
然而,我国高校对于招收学生的知识结构普遍存在着明确要求,在“理科萎缩”的条件下,学生的理科综合素养会带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难题。在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此前对江浙沪若干重点高校的调研中,不少理工科高校或学科甚至表示:需要对大一学生进行系统的补课,才能让学生满足培养要求。
此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还表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还有专家表示,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Copyright 2019-2029 https://www.heibian.com 【黑边网】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