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在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当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比兴”这种写作技巧,而很多同学对于“比兴”仍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那么,今天黑边网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高考语文诗歌当中的“比兴”手法。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高考语文诗歌“比兴”手法解析二:教材中的“比”“兴”运用
人教版中的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高中语文第三册。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比”“兴”句: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卫风·氓》)
在这里,既有“比”,也有“兴”。比单纯的“兴”或“比”更富于艺术魅力。诗人以桑叶来比喻弃妇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不仅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而且象征了女主人公与“氓”的爱情由盛而衰。由鸠食桑葚引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沉迷,充满了沉痛和悲哀。
2、“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在这里,诗人以孔雀向南飞去却不愿失偶分离来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既有“比”,也有“兴”,为全诗定下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调。
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短歌行》)
这三处,单用“比”,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才德高盛,以山、海喻胸怀宽广,接纳人才越多越好。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
这里以锦瑟起兴,追忆华年。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高考语文诗歌“比兴”手法解析三:“比”“兴”手法的妙处
比兴手法的运用,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就是今天黑边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高考语文诗歌“比兴”手法解析,希望大家在读过之后,能对这一写作手法有更深的了解,并且在今后的语文诗歌鉴赏中,能更准确地给出相应的答案,这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黑边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高三学长分享语文复习经验
怎样提高理科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理科生语文不好怎么办?
语文积累:文学名著中的经典佳句
懒人怎样学好高三语文?
2.高考多少分能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2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3.高考200分至300分的学校有哪些 300分左右参考大学名单
Copyright 2019-2029 https://www.heibian.com 【黑边网】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