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读史使人明智,因此年轻人读资治通鉴能放大你的人生格局,可是浑浑噩噩去读是毫无意义的,简直便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读,由于读不懂等于白读。
从年初读到现在,几乎没有读别的书。如果抓得够紧,应该要不了那么久,但是至少也要四五个月。主要还是不够专注,心里也没个目标,前面几册读得很慢。看了一下记录,第一册1/17读完,第三册5/16读完,第十册9/20读完。大约10月开始在地铁上也读,进度快一些。每天大概能读两卷,假日一天最多五卷。
1.编年体确实比纪传体难读。读通鉴前,最好先读两部纪传体。纪传体结构很清晰,本纪浏览一下,志表跳过,列传都是相对独立的,可以选着读,人物故事有头有尾。更不用说里面收录的传主长篇大赋,直接无视之。编年体没法跳读。比如你想直接读五代,一下子冒出一堆人物,都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只好从头看起。有时候某事读到兴头,又被他事横腰截断。有时候读到一些流水账,想跳过,后面却成为某事的关键所在。所以里面提到的每一个人名、地名都不可随便放过。
2.读大部头史书最好用大块时间。每天读的时间太短,上一卷提到的人物,读下一卷时因为隔得太久已经忘了。
3.估计不会有篇幅更大且值得一次全部通读的书了。虽然宋史496卷,文献通考348卷,但显然这些书不会通读的。其他类书、总集之类就更不用说了。
4.读一遍基本上记不住,以后还得再读。
5.不知是否有人统计过通鉴的专有名词词汇量?我估计恐怕有两万。人名一万,地名一万,官爵上千。因此难读。看过某部中国历史词典,收词六万多,通鉴里有的应该有三分之一吧。
6.我不认为白话翻译能使通鉴变得好读。因为历史事件本事就那么复杂。有那么多人名地名。
7.近万页的书,分成20册还是太厚,平摊在桌上得用个手按住。还是分成30册比较好。
1.答案是肯定的。可能最开始有一点儿痛苦,但是,读下去就会发现,比现在的白话文小说还容易懂、还精彩。
《史记》的开始部分的本纪比较难读,志、书部分也比较难懂,建议从列传部分开始,熟悉了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就会顺起来;
《资治通鉴》是按时间编排的,同样选择一些你比较熟悉的朝代,如唐、宋等等下手,熟悉了就可以通读啦。
2.个人觉得《史记》写得比较通俗易懂,《汉书》相对难懂一些。 《资治通鉴》写得非常好,特别是司马光有些时候还有点评。
3.看資治通鑒總覺得司馬光三觀不正,一直宣稱賤民就只能當賤民 君主權利至高無上 反正就是那種儒家思想。
Copyright 2019-2029 https://www.heibian.com 【黑边网】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