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作为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学校创建于1928年当时省会安庆市。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几经调整,学校于1956年迁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学校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尤其是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建设行列之后,更是实现了跨越发展。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面积达3200余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1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50余万册。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教学人员160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900余人;入选国家及省级人才项目30余名,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39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120名。在校生规模约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生21800余人。

学校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设有26个院(系、部),95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现有1个学科群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获得国家CMA计量认证的现代实验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有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设有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和地方建设输送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学校分别与省内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6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学校是外交部选拔录用公务员定点高校,为外交部输送了众多专门人才。学校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巴库大学合作设立3所孔子学院,建立海外“中国中心”7个。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鲜明、创新氛围浓郁,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一流,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单位,是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内高校居于先进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

  在“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指引下,一代代安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使得学校的建设发展不断向前推进。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教育科研区核心成员单位和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高校,学校正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面向未来,安徽大学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正朝着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跨步前进!


磬苑校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邮编:230601

龙河校区:合肥市肥西路3号 邮编:230039


学校领导

安徽大学

李仁群,汉族,1959年10月出生,安徽临泉人。博士、副教授,现任安徽大学党委书记。中共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1974年应征入伍在83360部队服役,1979年退伍至安徽阜阳地委党校工作,1988年考入安徽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93年起先后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学校办公室主任、新校区建设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2006年2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9年3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2014年7月任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期间于1999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人生哲学、道家哲学,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合作出版《道家与中国哲学》等著作三部,曾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安徽大学

匡光力,汉族,196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六安。现任安徽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理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导。1983年7月安徽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0年4月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1990年-1992年在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1995年3月起任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微波加热研究室副主任、主任;2000年5月任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2001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2005年元月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2014年4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2017年3月起同时担任安徽大学校长。2008年5月开始兼任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同时被任命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项目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原为热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近十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强磁场技术与科学。主持完成了HT-T超导托卡马克上兆瓦级长脉冲低杂波驱动电流系统的设计、建造和调试工作;曾负责HT-7超导托卡马克上低杂波驱动电流实验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上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研制工作,其磁体技术和装置总体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鉴定结论)。在该项目中,他主持制定了稳态强磁场装置总体建设方案、决策解决了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重要问题;组建了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强磁场科学技术研究团队;他还直接负责混合磁体的大孔径高场超导磁体的具体研制工作,研制成功稳态磁场超过10T、室温口径达800毫米的铌锡超导磁体装置。

先后于1996年和2001年两次被评为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先进个人;97年元月被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5年获一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特殊津贴。

安徽大学

王群京,汉族,1960年7月出生,籍贯安徽砀山。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正厅级),兼任安徽省科协副主席。

先后于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学习并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并曾于1988年由国家公派去英国DUNDEE大学进修电机工程。历任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副主任、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校研究生部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及“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生导师。2007年6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7年3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正厅级)。

第六届教育部科技委机电与运载学部委员、第十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会议评审专家。现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暨电控系统与装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电能质量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电机与控制学报》编委。

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电机及其控制”、“新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器人关节驱动电机”等方面的研究。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重大科学仪器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等数十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2008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2013、2010、2007、2005年)等多项奖励。获国务院政府津贴(200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等多项荣誉。

安徽大学

胡小松,汉族,1962年3月出生,安徽宿松人。副教授,现任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84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留校在安徽农学院农业经济系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曾任学生政治辅导员、党总支秘书、团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等职,1991年7月任安徽农学院团委副书记,1992年10月任安徽农业大学团委书记,1998年10月任安徽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党总支书记,2000年12月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兼机关党总支书记,2004年7月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常务副校长,2009年6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荣获“安徽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安徽省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安徽省高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虞宝桃,汉族,1968年10月出生,安徽望江人。博士,副教授,现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先后于安徽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学位、于北京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曾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进修一年。1991年7月从安徽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外语系学生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2002年12月任安徽大学办公室副主任,2004年8月任安徽大学办公室主任, 2009年7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4年8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获得“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安徽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安徽大学

俞本立,汉族,1963年5月出生,安徽五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先后于安徽大学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88年7月留校任物理系教师,2004年8月至2010年7月任科学技术处处长,2010年7月至2014年8月任发展规划处处长,兼任学科建设办公室、“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兼任省部共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2014年7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2014年8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从事光子器件、激光与光纤传感系统研究工作,2011年获第四届全国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安徽省首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安徽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

安徽大学

  薛照明,汉族,1962年8月出生,安徽庐江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83年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学士,1989于东北工学院获得工学硕士,2007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2月任安徽大学化学系教师。1996年起先后任安徽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实验与物资设备管理处处长、研究生院(筹)副院长、教务处处长。2014年9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2016年5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双光子荧光及非线性光学材料、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质理论与应用、锂离子电池聚合物膜电解质。在中国科学、Dalton Tran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Electrochimica Acta等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安徽大学

  程雁雷,汉族,1963年3月出生。安徽黟县人。法学学士,教授,博导。现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8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法律系,1991北京大学法律系行政法学硕士课程班结业,1999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0年晋升为教授。先后任安徽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人事处副处长、安徽省暨安徽大学高教所所长、安徽大学法学院院长。2016年4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法学院院长。2016年5月任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成果100多万字,提交决策咨询报告和立法建议稿20多份。2006年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二等奖,2008年获安徽省首届优秀中青年法学法律专家,2011年入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2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兼任中国行政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安徽省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被聘为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受聘全国教育行政执法综合改革试点专家组成员。担任安徽省委法律顾问,省政府法律顾问。2013年受聘任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