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黑边网高考复习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时间:2023-01-30作者:毛z豆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有:铁犁牛耕、耒耜耕作、刀耕火种、现代机械化耕作。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最主要生产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解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

1、夏、商、西周、春秋为精耕细作的萌芽期,主要标志为黄河流域的沟洫。

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为精耕细作技术的成型期,主要标志为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与成熟。

3、隋、唐、宋、辽、金、元为精耕细作技术的扩展期,主要标志为南方水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与成熟。

4、明、清是精耕细作技术的深入发展期,主要特点是为了适应人口迅速增长、耕地资源吃紧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以及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古代农业的分布特点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在地理分布上特点是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出现的时间更晚,原因是当时黄河流域农作物的产量高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更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的用具

1. 虞、夏、商、西周、春秋时期。考古学上的青铜时代。

青铜工具使用日益广泛,但木质耒耜仍是主要耕播工具。两人一组的耦耕盛行。耒耜、沟洫、井田三位一体。

2.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铁犁牛耕在黄河流域推广,金属农具取代了木石耕具。耧车、风车、石转磨、水碓等重大创造相继出现。大型农田灌溉工程在黄河流域相继兴建,因此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3.隋、唐、宋、元时期。 经济中心南移。稻麦取代粟黍成为主粮。棉花传入长江流域。南方水利大发展,圩田、涂田、沙田、架田、 梯田体系形成。灌钢技术提高了铁农具的质量,传统农具发展到顶峰。曲辕犁、翻车为标志性农业用具。

4. 明清时期。

人口大增长,人工代替牛耕,生产倒退。农具无大创新,只有小改进。有小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的细小农具,如下面这几种。风力水车传到湖南、淮北等地。

①南方稻作农具:拔车(手摇小型水车),塍(chéng)铲、塍刀(南方丘陵山区整治水田田埂的工具),匍蓑(种双季稻整地用具),稻床(稻谷脱粒工具)。

②北方旱作农具:漏锄(中耕用具),滑车(捕粘虫的工具)。

小编推荐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2.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样 工资一般是多少

3.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样 工资一般是多少

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样 工资一般是多少

5.牛郎织女中王母的形象特点是 故事是怎样的

6.刘兰芝的人物形象如何 她是怎样的人

7.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发展好不好

8.工业设计专业就业前景怎样 工资一般是多少

相关文章

  • 行省制的具体内容 有什么作用

    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行省
  • 高中知识点甲午战争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其中甲午战争是非常重要的节点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一次重大的“丧权辱国”事件,这个历史节点对

Copyright 2019-2029 https://www.heibian.com 【黑边网】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