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黑边网高考复习高中语文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哪里 什么意思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哪里 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19作者:笠蓑湿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专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当然,原文是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大意是说,人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如果百姓能够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具体含义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创作的一篇散文《淮南子·汜论训》,意思是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古制。全句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因社会和自然在变化和发展着,因而人类以自身的力量和智慧不断地“去其所害,就其所利”,以变化发展的自我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和自然。作者通过对远古以来礼乐变化发展的考察,强调了时变的重要性。他说:“先王的制度,不适宜的就废除它,而近代的处事方法是好的,就加以继承和发扬。”治理国家虽然有常规,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政治教化也要切实有效。所以法度要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礼节随习俗的不同而变化,这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这就是一篇改革的宣言,是说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本来就是历史的常态。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推进,也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够达到所谓有利于民、有利于事业的这样一个目的。这也就是习近平主席说的,如果拒绝改革、拒绝创新,就只会被历史淘汰。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原文

原文节选: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解读: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古制;只要符合大事,就不必依循旧章。夏、商的衰微,是因为不变法而灭亡的;禹、汤、武王三代的兴起,是不相互因袭而称王的。因此圣人执政法律和时代一起变动,礼制与习俗一起变化。衣服器械,各自方便他们的使用;法令制度,各自依照他们的适宜情况而制定。因此改变古制无可非议,而依循旧俗不值得赞美。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哪里 什么意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 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篇目有哪些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与巩固,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篇目,以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
  • 高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有哪些

    很多同学想知道高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有哪些,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的整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高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1.书写

Copyright 2019-2029 https://www.heibian.com 【黑边网】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