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XICHANG UNIVERSITY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16年12月, 由原西昌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学院、轻化工程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调整组建而成,以“机杼独具、电策普济”为办学理念。以形成自身特色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坚持“立足凉山,面向四川,辐射西南,服务电力、制造业、汽车服务业等行业”,为地方及行业生产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上得来”,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机电类应用型人才。现有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致力于建设“ 一个体系” , 培育“一个平台”。即建设一个“外”“订”“创”“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新工科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基础公共平台。(外)初步建立起一大批具有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及人才培养基地,让教学与实践相得益彰。(订) 探 索 “ 3+1”订 单 班 合 作 模 式 , 实 现 学 生 优 质 就 业 。

(创)建设开放性机器人实训室,打造创新团队,研发机电及山地机械化产品,参加各类大赛。(训)拥有实验室

19个,现有设备价值约1307万元,用地面积约3405平方米。

联系电话:0834-2580148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政治方向正确、

人格健全、身体健康,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富有创新精神, 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电力行业一线岗位需求, 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电力工程施工及管理类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从事发电厂和变电

站的运行和维护, 电网调度, 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网设计、电力工程施工及管理, 电力市场和电力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政治方向正确、

人格健全、身体健康,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富有创新精神, 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制造业一线岗位需求, 能解决生产实际中机器人、数控装备以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复杂机电 工 程 问 题 , 符 合 中 国 制 造

2025发展目标的应用技术类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可在机械与设备制造、电子工

程、电子工业、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职业教育等行业,从事工程测试、运行维护、设计装配、产品研发、使用培训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政治方向正确、

人格健全、身体健康,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富有创新精神, 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汽车服务业一线岗位需求, 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技术类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生可在汽车生产及销售

企 业 、 汽 车 维 修 企 业 , 保 险 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职业技术院( 校) 等行业, 主要从事汽车销售与策划、汽车检测与维修、二手车交易与评估, 汽车保险定损理赔、汽车金融服务、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学等方面工作。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School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XICHANG UNIVERSITY

西昌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设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一个专科专业,目前共有学生人数为1439人。

全院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24人, 博士2人、硕士28人, 外聘客座教授、副教授6 人;现有22名教师具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或者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等资格证书。已初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组成较广、职称结构均衡,有潜力、有活力的以中青年为主的师资队伍。

学院立足攀西地区水电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适应

“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发展,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对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努力为学生搭建工程技术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知识平台,培养适应工程技术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在生产一线从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经过近几年的学科专业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被列为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应用型示范专业。

联系电话:0834-2580032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给水排水管

道工程、水泵及水泵站、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工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排水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从事给水排水工程工艺设计、施工、管理和结构设计等方面工作的“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设行政主

管部门、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水处理企业等单位从事给水排水工程工艺设计、施工、管理和结构设计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土木工程技

术、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工程造价及管理、编制招投标文件、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能力。培养胜任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工程管理和工程监理等方面工作的“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经济管

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管理相关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水利工程项目

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能在水利和土木工程等领域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工程行政

主管部门、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科研院所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土木工程项

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培养能在建筑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建筑管理单位等部门从事项目勘测、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监理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能在市政工程设计

院,土木工程科研院所,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房地产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学院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CHANG UNIVERSITY

学院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硕博士36 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凉山州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 10名教师具备“双师双能型”资格,并在无锡高新区紧缺人才实训学院、成都国信安、四川华迪、重庆德克特和华清远见等单位聘有专业教授12人。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26人,经过专业优化整合,

2020年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被列为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校内建立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西昌学院-讯方技术ICT产业学院。

学院具有较好的实践实训条件,现有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实验室20间。实验室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仪器设备2000余台件,设备总值1800余万元。并在江苏无锡、成都、重庆、西昌等地建成校外学生实训实践基地6个。

学院重视教学科研,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项,发表科研教学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撰写专著和编写教材40余部;重视专业技能教育,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大赛。近3年在参加 “挑战杯”“互联网+”“计算机设计”等大赛中,共获国家级奖5项,省级奖20项。毕业学生主要在IT企业、政府、教育、电信、银行等单位,部分学生成长为阿里巴巴、华为、微软、腾讯、高斯贝尔等知名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近5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

联系电话:0834-2580908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

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一线岗位需求, 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电子信息技术类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信息产业领

域与现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相关各类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电子电路与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开发、通信系统应用与维护、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技术应用、生产管理、产品维修维护与销售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

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信息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一线岗位需求, 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软件工程师、系统运维工程师等计算软件技术类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软件企业从

事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等,应用系统管理与维护、技术支持、软件产品销售等,在政府、信息化管理机构、企事业、银行金融等从事信息管理、应用、维护等

动物科学学院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XICHANG UNIVERSITY

动物科学学院办学历史上溯至1939年原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创立之时的畜牧科,为学校最早开办本科专业学院。建成2个四川省教学团队,教师4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授3人、副教授14人,博士15人、硕士20人; 四川“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专家、“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 专家和相关县市科技特派员11人。外聘高级职称教师15人。

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平台3个;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20项。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校企合建有1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通威班”“大北农班”“新希望班”“好医生班”等订单人才培养班。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项、省科技厅项目13项、州厅级项目36项,获国家授权专利

42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15项。

成立有动科协会、观赏鱼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近年来获全国大学生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

10项;立项省级大创项目85项;2019年有50人考取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重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2020年85人上研究生复试线;每年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在15:1以上,就业率达95%。

联系电话:0834-2580034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畜牧学学科为学校重点学科,与

西华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农学硕士(畜牧)。本专业为西昌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点,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

主要培养动物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及质量检验、健康养殖、名特动物养殖、产品开发、养殖场规划设计与生物安全、经营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主要在畜牧产业及其领

域从事场地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动物繁育与养殖、饲料生产、科技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国家级“卓越农林人

才改革试点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应用型示范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点。

主要培养动物保健与疾病防治、宠物疾病诊疗与护理、兽医公共卫生和执法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主要在养殖企业、动物

医院、边境口岸和行政主管部门, 从事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疫病检疫与防控、宠物保健与护理、科技推广与开发、生物安全防控与兽医公共卫生、兽医执法、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西昌学院特色专业。

主要培养水产动植物的繁育、饲料生产及质量检验、健康养殖、名特及观赏水生动植物生产、环境监测及保护、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及防治、渔业规划与设计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主要在在水产业及其相

关领域,从事与水产业有关的养殖水域规划与设计、环境监测与保护、动物繁育与养殖、饲料生产、动物疾病诊治与防控、执法、科技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服务地方

经济发展的人用药、动物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制品等生产、检验、管理、研发、营销等岗位需求,能解决药品生产、检验与管理等生产实际问题的工程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企业、医药

企业、生物化工和药物研究单位、药品监督管理及各级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药品生产、制药工程设计、新药研究开发、医药执法、科技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四川省本土人才培养

专项, 采取“ 订单招生、降分录取、免费就学、定制培养” 的方式,培养急需的养殖类本土人才。

本专业主要培养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饲料生产、宠物疾病诊疗与护理、环境保护、行业执法等应用技术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在养殖企业、饲料生

产企业、动物医院和行政主管部门,从事动物健康养殖、疾病监测与防治、饲料生产、执法、经营与管理、科技推广等方面工作。

农业科学学院

Schoo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XICHANG UNIVERSITY

学院前身为1939年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所设农林科, 有8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4人,博士18人,硕士48人。 “作物学”为国家民委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现开设有农学、园艺、烟草、风景园林、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6个本科专业,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在册学生1000余人。校内实验室面积30000余平方米,现代农业馆2000平米,现代农业双创实践基地6000平方米,建有四川高原及亚热带作物实验室、四川南亚热带水果技术创新实验室、四川马铃薯主粮化重点实验室、四川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省苦荞麦重点实验室等省级教学、科研实践平台,有各专业校外实践实训实习基地30余个,校外合作实习农场2000余亩。依托攀西地区自然生态及农业资源优势,开展了马铃薯、烟草、蚕豆、荞麦、大麦等大田作物和石榴、苹果、甜樱桃、核桃、洋葱等果蔬作物栽培、育种、病虫防治及贮藏、加工研究。出版教材及专著80余部,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各类科技奖励和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励32项,选育并推广作物新品种18个,获国家专利94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 实现经济效益12亿余元。

联系电话:0834-2580028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为西昌学院重点

培育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一线岗位需求,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可在各级风景园林、城市规

划、风景名胜区、国土、环保管理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可在规划设计单位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和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可在园林单位从事城乡绿地管理、植物配置与造景、花卉栽培管理等工作。

◆ 培养目标

农学专业是四川省一流专业、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地方普通高校首批应用型示范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农业一线岗位需求,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在农业行政事业单

位、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及其它涉农单位,从事农业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与指导、生产经营与管理、项目开发、农产品营销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西昌学

院加快发展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线岗位需求,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质检、品质控制及食品安全类高级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从事食品开发、生

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食品安全性评价、质量认证和技术监督、食品企业高级管理、食品科技研发等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

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烟草行业一线岗位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在中烟工业公司、

烟草公司从事烤烟生产和烟草加工相关工作, 也可以在农委、经贸委、科委、农业局、农业科学研究所、农垦农场、现代农业集团公司、基层农技站、植保站、乡镇等单位工作。

◆ 培养目标

园艺专业是四川省一流专业、

四川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园艺行业一线岗位需求,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在园艺公司、生产基

地、营销部门、科研院所、行政管理机构等部门从业,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和育种、贮运加工、经营管理及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教师教育学院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XICHANG UNIVERSITY

西昌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成立于2016年,其前身是成立于

2000年的西昌师专教育系。

学院现设有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3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1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1080人。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硕士26人,在读博士

4人,博士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人。近5年承担教育部、省州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得省州级教学成果奖4项, 整个队伍梯队合理,后备力量强,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院建有“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中心”,拥有心理学实验室、数字微格实训室、书画实训室、沙盘治疗室、音乐技能实训室、蒙氏实训室、感统实训室等, 教学设备总值达

600余万元。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13个。建有教育学校级精品课程、心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及教育原理等多门在线课程。

学院着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我院学生主持国家级、省校级大创项目20余项,多人次在四川省师范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大学生艺术节、挑战杯等比赛中获奖。每年都有学生考取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等省内外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联系电话:0834-3957822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

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 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及社区工作的一线岗位需求,能解决各类社会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科学服务类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在学校、社区、企

业、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心理教育教师工作、教育与拓展培训师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师工作、市场开发与营销师工作等等。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

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小学教育行业一线岗位需求,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教育类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作为小学全科教

师适合在小学从事语文、数学、英语、艺体、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及学科综合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在相关部门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政治方向正确、人格

健全、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幼儿园、托

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家庭教育咨询机构从事幼儿保育教育、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等工作。

理学院

School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XICHANG UNIVERSITY

西昌学院理学院具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系原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数学系、物理系和化学系。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1100余人。

理学院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职工5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

17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学位30余人。 理学院实验实训室拥有较为完备的化学、物理、材料

专业实验室。拥有实验室50余间, 总面积约2700余平方米, 固定资产约2000万元, 开设全校基础化学以及大学物理实验、化学及材料专业实验。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及教学理念先进完全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建有校外实践实习基地12家, 满足3个专业实践实习需要。

近年来,理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全力推进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201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成功入选四川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取得丰硕建设成果;2019年1月获批四川省教育厅第二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6月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建设点。理学院教师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20余篇,承担省厅级等项目6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20多部,获得专利50多项。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 许多毕业生考上清华、北大等985、211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联系电话:0834-2581983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材料

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 经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 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能在各种与材料科学相关的

化 工 、 生 物 、 医 药 、 材 料 、 环境、能源等企业或行业从事材料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化学基

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具有较强的化工产品分析检验、生产现场指导技能以及现代化工商务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能在中等学校及教育行政管理

部门从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能在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能源、信息企事业从事与化学相关的技术开发、分析与科研工作;也可到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和技术监督等。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

展,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获得较强数学方法训练, 具有良好的数学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具有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能在中小学校、教育行政管

理、经济和金融银行等部门或行业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定量分析与决策、数学建模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报考以数学为基础的各类专业方向研究生以及各类公务员职务。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CHANG UNIVERSITY

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前身为1986年创建的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距今有30余年办学历程。

学院开设英语、翻译、商务英语三个本科专业以及英语教育、商务英语两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59人, 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达102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外籍教师2人,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38人,在读博士5人,校学术带头人3人。先后10余人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进修。

学院建有10间语言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室、自主学习中心、同声传译实验室、国际商务实训室和2台英语教学调频广播电台等教学设施,在无锡、重庆、成都、攀枝花、西昌等地建立了2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外语人才为中心工作。学生多人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四川赛区、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四川赛区、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等活动中获奖。2007年以来,已有110余人考取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

外国语学院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足迹遍及海内外,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联系电话:0834-2580069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

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富有创新精神,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需要、尤其是英语教育一线岗位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在大、中、小学从

事英语教学和管理工作, 可在旅游、商贸、外事、文化、科技、军事等行业领域较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跨文化交际和业务运作以及管理研究等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

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国际服务与竞争意识,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国际商贸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商贸业一线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在涉外经贸企业、

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等从事外经贸实际业务和营销管理、宣传策划与教学科研等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

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功底与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具有英汉、汉英口笔译核心技能和够用的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掌握必需的英汉翻译基本理论与方法,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一线需要和语言服务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在经贸、旅游、文

化交流和工程建筑、农业科技等行业领域从事一定难度的口笔译等工作。

文化传媒学院

School of Culture and Media

XICHANG UNIVERSITY

西昌学院位于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西昌,文化传媒学院坐落在AAAA级风景名胜区——邛泸景区,背倚泸山, 前临邛池,湖光山色,清幽宁静,是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3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师范类)专科专业,形成了文学与传媒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学院现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5人,在校学生逾1600人。以培养面向基层、基础厚实、能力突出、素质过硬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建有独立的实训中心,拥有崭新的话剧表演、摄录编、模拟演播、微格、书法等专业实训室,面积3000余平方米, 教学设备总值达800万余元;“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每年完成校内9000余人次的培训测试,同时积极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承担“一村一幼”辅导员培训测试。学院在西昌市中小学、州市广播电视台、凉山文广传媒集团等单位建立了1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

文化传媒学院远承中文流脉,新辟传媒新天,以媒载道,以文化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本科学历

(学位)+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强化理论教学、实践实训的人文底蕴和传媒风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特色与优势逐年显现。

联系电话:0834-3958494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既具有高水平

专业基础,又能胜任广电媒体和社会其他相关行业的“一专多能”复合型播音主持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 掌握专业知识和播音、主持、创意、策划、制作等核心能力以及“ 播、说、诵” “ 采、编、播”等专业技能,初步具有开展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等研发能力。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在广播电视、网络新

媒体等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音视频摄制,也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关系、新闻发言、社交礼仪等文化宣传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政治方向正确,人

格健全,身体健康,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汉语言文学类应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熟悉语文教育科学的基本规律,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师范技能。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在各类教育、文化机

构、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及现代文秘、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

确、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掌握新媒体技术发展与传播规律,适应新媒体发展与信息网络领域行业一线岗位需求的网络与新媒体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在政府机构、新闻出

版行业、网络与新媒体公司、电子商务等单位从事新媒体研发、数据分析、新媒体营销、新媒体产品制作、网络新闻信息采编、数字媒体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舆情分析、企业信息的组织与采集、新媒

经济管理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CHANG

UNIVERSITY

经济管理学院是西昌学院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分院之一,办学实力雄厚,电子商务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99人,设有财务管理等六个本科专业和法律事务等两个专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务实创新、体健心康、尚美爱劳的经管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67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津贴”教师

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2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人;另有外聘专家31人。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多年来,学院坚持以提升“学生素质和价值”为引领,以赛促学、促教、促训、促创、促改,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有着求知求新、团结进取的优良学风,每年毕业季一批批莘莘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他们或考入了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学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今天的经济管理学院,正站在新的起点,以济世经邦为己任,以强国富民为天职,负重自强、锐意进取,为实现学校“全国民族地区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作出贡献。

联系电话:0834-2580031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底蕴丰

厚。主要培养具有的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理论知识的“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

长, 在各类工商企业、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机构及跨国公司、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组织机构从事财金分析与筹划、项目管理、理财规划、会计核算、审计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点,主要培养具有商务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新型电子商务模式运作、大数据处理以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与能力的“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在各级行政事业单

位、工商企业、财政金融机构、中介咨询与信息网络公司等从事电子商务、网络维护、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网络营销策划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办

学最早的专业之一。主要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企业战略管理等方面理论知识的“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适应面广泛,可以根据

自身专业特长, 在地方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机构,以及基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统计核算、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教

师授课最多的专业之一。主要培养具有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工程学、金融风险管理、衍生金融工具知识的“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在银行、证券、保

险、信托、担保等金融业及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等机构从事金融产品运用、研究开发、金融风险管理、金融营销、投资理财等方面工作。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School of Tourism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XICHANG UNIVERSITY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是西昌学院为更好推进应用型本科发展,进一步凸显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于2016年12月由农业科学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轻化工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共同重新组建而成的一个新学院。学院现开设有三个本科专业——旅游管理、城乡规划、行政管理,一个专科专业——酒店管理,涵盖工学、管理学两个学科门类。

学院现有教职工33人(包括兼任教师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外聘教师6人;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人。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809人(其中本科788人、专科21人)。迄今,各专业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已成为相关行业及企事业单位骨干力量。

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校、地交流与合作,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成立了多个产学研融合的科研平台,形成了强大的科研创新团队。现有10个实验室(中心)从事科研、开发工作,实验室面积约 1470平方米,设备约800万元。

学院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坚持“强化应用、鼓励交叉、形成特色”的学科建设方针和“本科学历 + 职业技能素养”的人才培养战略,在地方旅游扶贫、村镇规划建设、城乡景观规划建设等技术领域已初步形成自身的鲜明特色与优势。

联系电话:0834-2580190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适应服务

地方经济发展的城乡规划行业一线岗位需求, 具备城乡规划专业知识,城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核心能力及城市调查和城市管理专业基本技能,能开展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并具有初步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能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在城乡设计院、城

乡设计公司、城市管理行政单位和房地产公司等行业从事村镇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必须的管

理学、经济学、旅游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旅游规划、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餐饮企业管理、酒店管理等行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能够适应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旅行社、旅游景区、餐饮企业、星级酒店等一线行业岗位需求,从事旅游行业服务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从事旅行社、景区、

餐饮企业、星级酒店等旅游产业相关的一线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旅游教育培训等机构从事服务、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掌握现代

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和公共责任, 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行业需要,在各级党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在国家党政机关、

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单位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办公室高级文秘、行政助理等管理类工作。

资源与环境学院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XICHANG UNIVERSITY

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16年12月,是学校为适应整体转型发展需要,通过学科专业布局优化调整,成立的新学院。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三个专业。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519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专职实验人员2 人,专职辅导员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博士6人, 硕士27人(其中在读博士7人);“双师型”教师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外聘专业高级职称教师15人。

学院建有1个实验实训中心,含11类13个实验实训室及2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设备总价值1980多万元;建有3个科研平台: 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凉山研究中心(与四川师范大学共建),四川邛海湿地长期保护科研基地,西昌学院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 科研成果丰硕。师生承担各类项目

120余项, 累计科研经费达1400余万元; 累计发表各类论文

190余篇;编写著作、教材21部;申请专利40余项,获各类教科研奖励18项。

学院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力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风优良,学生团结向上,积极进行科研创新训练,学生获奖名列学校前茅。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成绩突出,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省级优大生等奖项荣誉。建院四年来,已有近60人考取了省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学院各专业就业势头良好,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向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资源与环境学院全体师生决心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践行“明德、乐学、求实、至善”的校训精神,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竭诚奉献,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为实现学校建成全国民族地区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联系电话:0834-2582976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西昌学院“双一流”加快建设

专业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政治方向正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及相关行业一线岗位需求,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环境保护技术类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从事环境监测、环境

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水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湿地恢复、矿山修复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国土资源管理

行业培养具备“3S”(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高端技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不动产价格评估、土地整治与修复专业核心技能的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土、环保、

城建、林草、农业、房地产等部门以及相关企业从事土地调查、国土空间规划、地籍管理、土地整治、价格评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房地产开发、房地产营销策划等方面工作。

体育学院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CHANG UNIVERSITY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始建于1983年,现已有体育教育本、专科和社会体育本科两个专业招生,在校学生近1400人,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学生就业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

体育学院现有标准400米半圆式塑胶田径场2个(含人工草皮足球场2个);5000余平米综合体育馆一栋,体育馆内含羽毛球场、篮球场、健美操房、体操房、跆拳道馆、操房

2间、综合健身房2间;排球馆一栋;25×50米标准游泳池

1个,15×25米练习游泳池1个。南北校区篮、排球场共32 片,网球场2片,《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一个,生理生化实验室一个,省级教学与示范中心一个,恒温游泳馆一个。

目前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教师队伍中硕士研究生2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8 人,国际级裁判员3人、国家级裁判员7人、国家一级裁判员

20人、全国游泳教练员高级考官1人、跆拳道职业指导员考评员1人,健美操国家一级社会指导员1人。

学生运动竞赛成绩优异,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得29个第一名,省部级比赛获得75个第一名,奖牌总数达到257枚。其中特色项目跆拳道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得17个第一名、健美操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得7个项目一等奖,跆拳道和健美操在全省处于领先、全国知名地位。

联系电话:0834-2581235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扎实体育学科专

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大众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理念、基本规律,具备突出的专项技能,在社会竞争中具有较强适应能力,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服务与管理的实用型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从事服务康养产

业、健身行业、健身俱乐部、体育服务公司、社会文化组织、机关团体、经营性体育场馆等的工作。

◆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扎实体育学科专

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教育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专长,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中小学体育教师。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可以通过与中小学、企

事业单位的密切合作,实现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胜任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工作。

◆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扎实体育学科专

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教育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专长,能胜任免费师范生(本土人才计划) 来源地区基层学校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中小学体育教师。

◆ 就业愿景

毕业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

职业素养,服务定向地区中小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

艺术学院

School of Arts

XICHANG UNIVERSITY

西昌学院艺术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95年的原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1997年建立美术系。2004年

6月,原西昌师专美术系与教育系音乐专业合并组建成立西昌学院艺术系;2009年12月更名为西昌学院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办学二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各专业艺术人才,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学院现有在校生近1500人。本年度招生专业为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共五个本科专业。 我院学子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近百项。

现有造型艺术、设计艺术、音乐与舞蹈三个教研室。在职教师61名, 外聘教师26名。其中教授7名( 含外聘教师),副教授26名(含外聘教师),讲师20名,助教28名, 在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30名。拥有一支专业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富有创造力和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学之余,老师们积极投身创作和科研,近年来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两项,承担省级、州厅级课题若干,在全国核心期刊和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作品300余件、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此外,专业教师曾受邀多次参加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际学术展览和国内各级大型展演,并有许多作品获奖。

联系电话:0834-2581701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

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环境设计行业一线岗位需求,能解决室内外方案设计实际问题的,有环境设计技术素养和文化素养的艺术类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获得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知识,获得手绘设计、计算机多媒体的综合设计的核心能力,获得设计方案草图制作、效果图制作、施工图深化等专业技能,能开展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并具有初步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 就业愿景

毕业生可在室内外设计公司、景

观设计公司、设计院所、学校、城乡规划设计、房地产公司等从事设计、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好的科学文

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文化艺术行业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获得美术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绘画创作能力及造型艺术专业基本技能,能开展美术学专业的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并具有初步的艺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具有较强的艺术思维能力,擅长艺术技能的应用,能开展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并具有初步的美术技能研究、艺术创作和应用能力。

◆ 就业愿景

毕业生可在学校、文化艺术、

机关、公司、画廊、工程设计、雕塑工程等行业,从事美术教学、创作、出版、策划、艺术产业规划等相关方面的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设计艺术

素养和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视觉设计艺术行业一线岗位需求,能解决平面、影视设计实际问题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获得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的核心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能开展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并具有初步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 就业愿景

毕业生可在设计院所、设计公

司、文化传媒公司、出版社、杂志社、学校、机关宣传部门等行业,从事平面设计制作、视频编辑制作、广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好的科学、

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适应和服务地方发展的艺术类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获得音乐理论、音乐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必须的音乐教学、音乐表演的核心

◆ 就业愿景

毕业生可在社会文艺团体、艺

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学校、社区、文化传媒、及广播、影视部门、企事业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音乐传承、音乐收集、整理等方面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好的科学、

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艺术类应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训练, 学生获得舞蹈理论、舞蹈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及舞蹈教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创、舞台监督、舞蹈收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开展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并具有初步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 就业愿景

毕业生可在社会文艺团体、艺

术教学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等行业,主要从事舞蹈教学、创作研究、策划、舞蹈传承等方面工作。

彝语言文化学院

School of Yi Language and Culture

XICHANG UNIVERSITY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位于西昌学院南校区,地处泸山脚下邛海之滨,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治学读书场所。学院从1989年以来,致力于“彝语文+专业”滚动式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有在校生

1461名。已培养毕业约4500名合格的彝(汉)双语人才,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院现有兼职教师5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人;博士

5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36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省劳动模范、省教学名师、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十佳青年教师、凉山州拔尖人才各1 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人,西昌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各1人。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民族学

2019增设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拥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科研团队1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 个,校级研究平台1个,四川省彝汉双语师资培训基地1个。近年来,主持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改项目48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

学院培养学生历年来以“师范性、地方性、民族性、实用性”见长,为边远民族地区培养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大量双语人才。毕业生就业面向公务员、选调生、硕士研究生、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及州内外各县市中小学教师招考等。近几年来,学生报到率和就业率均达95%以上,并多次受到学校表彰。

联系电话:0834-3958508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

特色专业,2011年取得教授(研究员)职称资格评议权。2019年被四川省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19被评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本专业面向彝文加试考生,培养具有比较扎实和系统的彝、汉语言文学、人文社科、现代教育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能在教育系统、语委、

文化局、翻译局、教材编译室、文联、报社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文秘、翻译、编辑和新闻出版及文学创作等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招收彝文加试考生,培

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彝族科技文化修养,掌握数学和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双语高级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能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校

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彝汉双语数学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鼓励成绩突出的学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招生彝文加试考

生,本专业培养能够掌握彝、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法学等系统知识,具备领导艺术和行政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双语高级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能在民族地区党

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管理预测分析、组织与人事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鼓励成绩突出的学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科学方面

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 就业愿景

毕业后从事研究范围从畜牧业

扩展至水产动物、珍禽异兽、观赏动物的各个领域。动物遗传育种、营养与饲料、动物生产等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内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烟草栽培、烟

草病虫害防治、烟草育种、烟叶调制与分级、卷烟工艺、烟草品质分析、市场经营与管理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在烟草生产与销售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与烟草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指导等紧缺性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 能在烟草专卖

局、烟草公司、卷烟厂、烟叶复烤厂、烟草研究所等部门从事烟草种植、烟叶调制、卷烟生产技术指导、烟草行业经营管理等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土木工程学科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的“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民族偏远地区急需性专业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能在政府机关建设

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银行及投资咨询机构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彝、汉语言文

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彝族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彝汉教育师范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能在民族地区中

小学、企事业或机关等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技术和管理等工作。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初等数学、高

等数学、彝语文、专业翻译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较强的数学基本理论、教育教学、师范技能、数学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民族地区中小学、乡镇等部门从事教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职业技能素质的专门人才。

◆ 就业愿景

学生毕业后,能在民族地区中

小学、企事业或机关等从事数学教育教学、技术和管理等工作。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School of Preparatory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y

XICHANG UNIVERSITY

西昌学院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始于1980年的西昌师专民族班,1984年改为预科班,是川内最早承担民族预科教育的省属高校之一。2009年12月,正式更名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2017年5月,我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被四川省教育厅正式确定为“四川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标志着西昌学院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办学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

学院位于泸山脚下、邛海之滨,地处国家AAAA级风景区核心地带,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学院在独立的预科校区办学, 有专门的教学楼、学生宿舍、运动场地和学生食堂。

预科教育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4人,在读博士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民宗委民族翻译系列高评委、凉山州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各1人。我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主研省级课题20项、省级重点教改和质量工程项目5项,州厅级课题15项,累计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译)著4部,主编出版教材18余部。研究成果获得四川省政府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凉山州政府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4项。 30多年来,学院全体教职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学院各

项事业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条件日趋完善,教学水平稳步上升。先后培养输送了13000余名合格的少数民族预科生,为培养“下得去、干得了、留得住”的民族地区急需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联系电话:0834-3957716

网 址:点击进入官网

◆ 招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