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题一直大家都非常关注的,最近这几年的高考作文考的是哪些类型?你看过押题作文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全国高考押题材料优秀作文,欢迎大家来阅读。
书画家李若禅曾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作为一名上进的中学生,透过书香墨海,审视历史人物,在齐国崛起的这条路上,我敬仰不计前嫌、善于纳谏而九合诸侯的公子小白,我力赞尽己之贤、尊王攘夷的管仲,然而,最让我触动的当属“荐贤助君得天地,让相为国霸春秋”的鲍叔。接下来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浅见。
胸襟博大,鲍叔知人善任而勇荐旧敌。“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欧阳修这句话可很好形容鲍叔。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齐国王位之时,鲍叔和管仲亦身居双方阵营的高位,甚至小白几乎为管仲所杀害,可当公子纠失败、桓公即位后,鲍叔却能发现与己与国曾有深仇大恨的管仲的才能,并为此直言纳谏,使其辅佐桓公成大业。“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假如没有鲍叔之知人善任及包容心胸,齐国人才中何来一位彪炳千古的管仲,又何来齐国今后之崛起?所以,管仲造就了齐国的荣光,而鲍叔造就了管仲之辉煌。
情操高洁,鲍叔知己不及而谦让相位。“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春秋战国这样礼崩乐坏的时代中,诸侯将相们都沉沦于名利,贪念着霸权,齐桓公亦是如此。在管仲俯首称臣后,作为齐国之相的鲍叔却并未居高视之,反而称自己“贤不如管仲”而将相位谦让于其,自己甘居其下,终成一段千古佳话。“甘居下者位未卑”,虽然桓公终成五霸之首,但其与手足相争、与诸侯相杀,比起鲍叔却少了一分淡然与平静。同学们,我们深知,只有不迷恋权力,不陶醉富贵,鲍叔才如乱世之中的一抹清流,以己之行诠释了君子之德。
同学们,管仲虽贤,论胸怀其不如鲍叔;桓公虽能,论情操其亦不如鲍叔。故三人中,我首推鲍叔——荐贤助君得天地,让相为国霸春秋:于国家,鲍叔选贤举能、慧眼识精,为桓公夺王位,使管仲施才能;于己身,鲍叔不慕名利、清高淡泊,未曾自矜功伐,让相而身退。
同学们,正如董卿所说: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在读书中学习历史人物之德行,以博大之胸襟容天下之人物,以慧眼识八方文化,多元融合、取精去糟;以高洁之情操立自身于浮华躁动的社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于己无愧,于国无愧!
很开心能跟大家分享阅读史书的一点心得,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从史书中可知:管仲知时,能顺应时势,辅佐明君。桓公知理,能任人唯才,不计前嫌,成就霸业。可他们带给我的触动,远比不上另一个人——鲍叔牙。是他让我看到了,知人与自知的力量。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的智慧,最重要的是自知。而自知的首要之处,是明了自己的无知。既然自己无知,那便先居人后,找个知道的人来合作,大事可成,自己的人生短板也补齐了,这就是鲍叔牙的聪明之处——打上补丁。管仲深谙人性,明晰厉害,知道如何发展经济。鲍叔牙明了自己无法与之相比,主动让位,为自己和别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让管仲成为自己的补丁。贵有自知,谦以子牧。同学们,请了解你自己,卢梭曾说:“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因为他自以为知。”自知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位置,明了合作的意义,还能培育更宽广的胸怀,更真诚的谦逊。
前面我曾讲到,管仲是鲍叔牙的补丁。“管鲍之交”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其实在于鲍叔牙的识人之才。首先,鲍叔牙了解管仲,从不因管仲家境贫寒而恶待,也不因管仲曾多分给自己分红而否认管仲的才华。鲍叔牙一直以宽容和赏识的眼光看待别人,识人之才。其次,鲍叔牙了解桓公。他直言上谏,因为他深知桓公求贤若渴。鲍叔牙知人,是知人之需。所以,同学们,知人不单单是日复一日地观察,得出或好或坏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察人之需,察人之德,以一人之德,解另一人的需,为更多的人,找到人生的补丁。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察人观己呢?答案是:读书。《吕氏春秋》载:“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它的意思是说,人天生具有迁移的能力,故事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在如今狭窄的生活中,见到拥有各色经历,各样特点的人物,才能通过特点、经历与结局的对照,明了何为智者,何为大才。我们才能通过自己与人物的对比,反思自己的行为,作出更正确的选择。
可以说,我们很幸运,遇到鲍叔牙,让认识自己的力量如此直观形象地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明白留心自己,关切他人的重要,让我们体会合作的意义。
宋教仁曾说: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愿我们都能眼察天下,心报国家。
古人云:修身养性,然后治国平天下。修身、养性其实就是守住自己的同时改变自己的过程。那么守什么,又变什么呢?
守住自己的诚实,守住自己的梦想,守住自己的灵魂。改变自己的懒惰,改变自己的平庸,改变自己的人生。守,给自己一片心灵的净土,变,给自己一个提升的空间。
屈原汨罗江的一跃,守住了自己的公正廉明,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李白大唐宫殿门前的毅然转身,守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气;朱自清对美国空投粮食的拒绝,守住了文人的一身正气。他们是中华的骄傲,是历史上的星光。他们的守,守住了灵魂,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族精神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个“守”字,简单几笔,却留了人类最高贵、最独特的灵魂;一个“守”字,多少行动,才能真实的阐释他。守住自己,即使举世混浊,也能拥有一棵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变,是好的,是需要勇气的。可怎样变,就决定怎样的人生。李斯变了,从一个本可留芳百世的兴国者变成一个与小人为伍的奸臣,这变,是可耻的。唐玄宗变了,从“开元之治”到“安史之乱”,从一个明君到一个只知享乐的昏君,这变,是可悲的。可是还有一些人,他们变了,让我眼前一亮。邰丽华改变自己对黑暗的盲从,从一个聋哑人到美丽舞者的蜕变,谱下了世间最美丽的心灵之舞;奥普拉温弗瑞改变了对黑人命运的盲从,凭借一个人可以清贫困顿,但决不可没有梦想的简单信念,写下了从丑小鸭到黑天鹅的美丽蜕变,成就了一代传媒女皇。改变自己,从平庸到出众,从平凡到不平凡,从胆怯到勇敢,从成功到失败,我们做得还很少,路还很长。
守,变,应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不死守,不乱变,改变我们性格上的缺憾,守住我们灵魂上纯洁,才能造就独一无二,光彩照人的自己,才能写下精彩绝伦,波澜壮阔的一生
为你而守,为你而变,我珍贵的人生。
树叶、草根、落花顺流而下,省时省力,鱼儿逆流而上,勇做潮流中的挣扎者。于是,我们为鱼儿歌唱。
盲目跟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无论是先前的哈韩风,还是如今的“中国大妈”横扫华尔街,引起“金荒”。在人们一笑而过之后,是深刻的思考,跟风给人们带来财产损失的同时,也矮化了人格的高度。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跟风”盛行的社会,拒绝跟风才能找到价值之所在。
专业影评人士常说,中国电影离国际水准还有很大差距,很多方面都有欠缺。另外,内容恶搞化,低俗化似乎成为票房的护身符。电影存在普遍跟风的现象,是因为中国人对中国电影行业的溺爱,致使它不能快速成长。在我看来,电影商品化只是影响其快速成长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电影行业缺乏一种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执着态度,为追求高票房,高效益,普遍跟风,将经典作品翻拍得面目全非,而这是一种致命的行为。李安的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收获了多项奥斯卡大奖之后,人们对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好的作品不一定要大制作,大阵容,不盲目跟风,寻找自己的生命主线,便是一部为人所称道的优秀作品。
在《宫》《步步惊心》等穿越剧大红之后,人们逐渐对这种不合逻辑的娱乐剧产生排斥,此时一部《甄嬛传》横空出世,成为一部无论你怎么换台也不会停播的电视剧。究其原因,是导演没有盲目跟风。用一种淡淡的情调,融入中国元素诗词琴赋,使作品有很高的观赏性。可见拒绝盲目跟风,积极探寻一条新的道路才是立足社会的根本。盲目跟风只会让人显得肤浅,有失大雅。
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一个主题,“笑靥如花”,映面桃花别样红等是那个时代的追求。时尚也是一种对生活的回馈,它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随着全球一体化,时尚的浪潮以不可思议的样貌狂卷全球,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人们说起时尚的话题,总能侃侃而谈,神往不已。然而,在我看来,真正的时尚并不是名包名装,而是不盲目跟从,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风格路线。套用一句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时尚,而是缺少发现时尚的眼睛。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高博说:你觉得自己不够时尚吗?活出自己,你就是时尚。
鱼儿如果顺着水流,和树叶、草根、落花一起流下,那么它将不会看到前方的美景,更不会体会到搏击的快乐与余味。
我们是自然界大生命中独一无二的一滴,拒绝跟风,活出自己,散发庄严而神圣的光辉。因为,生命不须雷同。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木心的一句话道破人生的真谛。每一次靠岸,都会经历狂风骤雨;每一次成蝶,都会经历破茧挣扎;每一次开花,都会经历生根发芽;每一个困难,都需要乐观面对。
在历史长河中,能乐观面对困难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在海上航行数月而一无所获后,哥伦布的船员们被逼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们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和茫茫大海发出的无声的恐吓,最终联合起来反抗船长。哥伦布许诺再航行一周,若还是见不到大陆就回头。殊不知大一开始,哥伦布已将实际航程减少后,再告诉船员们,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船究竟走了多远;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们的处境有多么危险;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再往前,不是大陆便是地狱。但是,他却成了最乐观的人,他依旧期盼着前方的大陆,依旧微笑着坚持向前——于是,他发现了美洲。不论是用乐观发声的贝多芬,还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海伦凯勒,都曾用一生的拼搏与成就,诠释着乐观面对困难的真理。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乐观面对困难,是穿越人生荆棘的一把尖刀;是搏击人生风浪的一张风帆;是遮挡人生风雨的一顶大伞。因此,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美好品质,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抑郁的时代,高考的大山压得学生无法喘息,就业的石磨碾得青年人粉身碎骨;年纪轻轻的便放弃了生命,一点磕绊便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毒害朋友。生活是如此困难,可是,世人不知,加一点乐观便可中和其中的苦涩。
大家知道,著名演说家尼克胡哲是一个乐观面对困难的人。如今的他阳光开朗,励志乐观——他可以和朋友来一场高尔夫比赛,争个胜负输赢;他可以和家人谈天说地,忘记烦恼;他甚至可以站在最高的讲台,用最洪亮的声音,讲诉最有力的故事!他比我们当中太多的人要优秀,但我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如此伟大的人物,竟是个生来没有四肢的残疾人,竟是个十岁时便尝试自杀的自卑者!可是,人生就是一面镜子,你对着镜子做出笑脸,人生便会还你一张笑脸。胡哲便是这样一个对生活微笑的人,最终,乐观的他改写了自己人生的悲剧剧本,使他走出命运的阴影,来到聚光灯下,成为人生喜剧的主角!他的身体矮小,却阻挡不了他成为精神的巨人!如此人格,真让那些消极厌世的弱者羞煞愧煞!
当然,我们认为要乐观面对困难,并不是盲目乐观,自欺欺人。我们不应该只求心平气和而不思进取。其实,乐观便是无所畏惧,而后战胜困难。正如贝多芬所言:”我已经决心和自己的命运尽力战斗,无论如何不愿自己破灭。“所以,乐观面对困难,穿越人生的沙漠,才能笑看人生的椰枣树。
一位少年因为看了费德勒的比赛而转行网球,一位女孩因为同伴都要上大学而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烹饪。因为其他人而选择什么,放弃什么;是对自我的巨大伤害。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更何况是极为复杂的人性。当我们选择应该如何生活,走完富有意义的一生的时候。也许参考永远只是参考;他人的精彩是永远无法复制的。我们只有聆听自己内心的呼声,才有可能获得幸福与平静。
何为富有意义的一生,或许很多人会说对社会做出贡献,或者成名成家,创造财富。其实,这些都是追求意义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结果,远不是意义本身。平凡,渺小,普通,难道就没有意义么。追求人生的意义,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更加重要的是自我的问题。
认识你自己——这是悬挂在古希腊哲学殿堂的名言。或许先贤们更加注重的是人性的讨论,但斌不妨碍我们探索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之道。认识你自己,意味着,深入挖掘普遍的人性;更意味着熟知自己的优势,爱好与缺点。当你追寻着内心的渴望与热爱去做一件事情,选择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就是你的生命本身。也只有这样,才会赋予生命意义,意义就是真实的展现和完全的发展。
意义本身从来就不曾与名望、利益、财富与成就挂钩。“意义”仅仅只是生命得到了发展与展现,这就是“意义”的意义。他一点都不世俗,一点都不功利。是我们长久以来将人生的意义套上枷锁,披上所谓华贵的纸醉金迷的外衣。最后使我们在这些枷锁下步履蹒跚,在那些物欲财富中迷失方向。
我们往往把结果当目的,往往把他人的成功当做自己的模版。殊不知扎克伯格用脸谱网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一位厨师通过创新得到食客普遍的赞扬;在追求人生意义上是没有分别的。人们往往会问,这难道不是一种阿Q精神么。既然意义只是对个人生命的展示,那么只要做到了各自的精彩,意义本省就没有区别。相反忽略自我会大大降低社会的创造力和幸福感,因为为他人而活是沉重而寡味的。
活过、爱过、写过,这是法国大作家司汤达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这就是他极富意义的一生的总结。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必要填完这些空白。我们都活着,也会爱着,但是我们如何让生活拥有自己的精彩,取决于第三个空白。它也许仅仅是足球,是花道,也可以是文学,科学;他可以卑微与平凡,也可以是伟大与荣光。但只要它是我们内心的呼唤,只要我们在追寻这种呼唤时坚韧不屈,我们就会获得平静与幸福。一种不会被他人掌控和蛊惑的平静,一种直达内心深处的生命跃动的幸福。
每一个个体都有一份自己的微光。有的借助社会变得万丈光芒,有的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但我们只要让这份微光生根发芽,燃烧我们生命的激情,就是属于我的万丈光芒。
在普世价值观中,所有的交换都是等价的,那些付出最多的人,也理应得到最好的回报,但现实却往往与之相悖。因为个人私心恣意地在世间胡作非为,个人利益又不可一世地在世间横行霸道,所以只有世人的良知踽踽独行。
有这样的一则小故事:小女孩用自己所有的糖果与小男孩所有的石头交换,但小男孩却偷偷藏起了最大、最好看的石头,而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甜,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一直在想小女孩是否也藏起了最好的糖果。孩童最是天真无邪的,“良知”一词之于他们,恐怕是过重了吧。小女孩的真挚和善良让她的小世界单纯快乐,而小男孩的谎言却使他难逃内心的煎熬和痛楚,那是良知在起作用。我想我更愿意相信这则故事并未结束,它真正的结尾应该是小男孩在第二天一早便找到了小女孩,将他私藏的石头悉数送给她,并向她诚恳地道歉。加上这个结尾之后,人性便会归于完整,倘若不加,我们看到的只是残缺破碎的人性。毕竟邪恶也好,后悔也罢,只是世间一隅,难以囊括万象。
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这小小一隅就有可能被人无限放大。世人惶惶,唯恐自己便是下一个直接或间接的受害者,毕竟生活并非出自安徒生之手,也无人有此等情趣为每一个恶都加上一个完美的结局。很多的恶都是终于良知的,良知的叩问已是当今社会完成自我救赎的最佳手段。“摧花狂魔”王书金现已归案,他潜逃了十多年,内心不安,无以成眠,而在之后的庭审过程中,更是坚持认罪。由此可见,在很多时候良知的作用甚至大于法律,没有人能够逃过良知的叩问。曾经“红极一时”的“毒奶粉”“毒豆芽”等毒物必有一日会在“江湖”上销声匿迹,那些出卖良知的人必会受到无尽的谴责。社会弊端层见错出,这里有罪恶和鲜血,这里有悲悯和血泪,这里有无尽的潘多拉魔盒等待开启抑或永世封闭。我们用一己之力似乎难以驱退黑暗,但是我们的良知却如同火炬,薪火相传,便可铸成太阳一般的光亮。这个世界更像是来自卡夫卡的臆想,而非《一千零一夜》,我们需要良知,良知的叩问有着巨大而不可比拟的力量。良知来自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造物主的天才在于每个人的人性都是完整的。
没有一个人可以彻底摆脱良知,在迈上通向万劫不复的独木桥时,良知必将是能使他悬崖勒马的最为有力的缰绳。“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狄更斯预言的这个时代里,我们应该庆幸,还有良知与我们同行于纷繁复杂的尘世间。
当我们回顾历史,摇旗呐喊“举子的时代离我们而去”的时候,高考已出其不意地压的人喘可是气。
将数十年劳苦付诸一纸试卷,这是中国大多数青年学生不可抗争的命运。历史继续上演着九小时改变人一生的戏剧。九小时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即短暂又漫长。短暂是十年磨一剑的短暂。漫长是心徨徨然似惊似喜似哀似悲的漫长。考生们是在用这九个小时做一场盛大而隆重的赌博,赌注是数十年的劳苦学习,他们期望的开盘结局是四年的安心以及四十年的安逸。而他们中又有几人能偿所愿
六月我们在高考,我们也在准备着流亡。
当然有人会说:“金榜题名”为人生极致。然而在古代科举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的儒生境界,也早已被后世冷峻的史家揭露的体无完肤时,人们是否在研究当今的高考制度有没有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是不是有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支撑。回眸短暂的高考史,人们定然悚然而惊,我们在高考,而我们又不足以拿高考作为信仰,那我们的信仰何在
当代信仰危机时代的中国,高考似乎难以成为社会出纳的载体。高考制度和大学教育不接轨是人们不愿正视的问题,这正是一种不完善的文化系统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文化信仰,社会教育家们各施其职,但始终没能完善,不能结合成一种统一的文化体。要想使高考制度至善至美,当务之急是完备青年学生的文化信仰。
在信仰危机的世道,考生们孜孜以求,除了可怜兮兮,苟且偷生的书生梦想之外,还有什么呢千千万万读书人为了高考交付了自我本该斑驳陆离的青春。在高考的路上,我们没有听到壮阔的军号,只剩下了哀歌声声。但愿在新的文化制度下,我们不要见到新范进、孔乙己者流。
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学生都是批量生产,似乎是在应试的模具中制造,然后交付给社会,个个都型号相同,不生任何枝节。而教师的处境也极为尴尬。教师本是园丁,是育才的有机质,今却成了应试教育下培养应试人才的工具。他们最了解高考,他们也最明白,我们是在高考,同时也在流亡。
六月,高考来的太突然,但流亡已注定。七月又有几人能喜。成绩好,他们在感叹只让十年苦读成了今日欢笑一场的成本。成绩差,他们在哀叹十年苦读或成了今日的一枕黄梁。千千万万的考生抬起头,他们在说,高考结束了,而我们又是在哪里。
无论成绩好坏,这注定是一场流亡。
Copyright 2019-2029 https://www.heibian.com 【黑边网】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