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黑边网高考复习高中语文退避三舍成语出自哪 故事和谁有关

退避三舍成语出自哪 故事和谁有关

时间:2022-11-14作者:幽影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退避三舍成语出自于什么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退避三舍故事和谁有关

“退避三舍”与晋文公重耳有关。晋文公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退避三舍的启示

1、信守诺言。当晋楚两国交战,涉及国家利益之时,晋文公仍然没有忘记诺言—退避三舍。与其说是时代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业,不如说是晋文公的人品成就了他的霸业。退避三舍,让他与对手作战时站在了理义的高度。一个人只有信守诺言才能取得成功,一个国家只有诚信才能愈发繁荣昌盛。

2、知恩图报。退避三舍中,晋文公深知退避的不仅仅是三舍的距离,更是军中的士气、作战的机遇,但他依然做出退避三舍的行动,这一切都源于他的感恩之心—感恩当年落魄奔命之时,楚王以国王之礼相待的恩遇。若无宏大的气魄,如何能做到像晋文公这样以大无畏的浩然气概礼让三舍,以感恩他所受到的照顾。懂得感恩,是收获幸福的源泉;懂得感恩,才能成就更高的人生。

拥有诚信,人才有了自己的灵魂。坚守诚信,便是在坚守世间最美品质。一个重信誉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也才会取得辉煌成绩。正如晋文公因退避三舍,才有了大败敌军的胜果。

小编推荐

1.退避三舍成语出自哪 故事和谁有关

2.有关工匠精神的事例推荐 作文素材积累

3.纸上谈兵和哪个人物有关 相关故事介绍

4.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0字 故事介绍

5.完璧归赵的主人公介绍 成语出自哪

6.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出自于哪 有啥含义

7.四面楚歌故事介绍 主人公是谁

8.怒发冲冠的故事是和谁有关 出自哪里

相关文章

  • 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篇目有哪些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与巩固,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篇目,以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
  • 高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有哪些

    很多同学想知道高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有哪些,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的整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高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1.书写

Copyright 2019-2029 https://www.heibian.com 【黑边网】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